Subject: [patch-author] DW MX 網頁編輯名詞 {03} >> 英文 繁體中文 簡体中文 微軟繁體 註解 >> enu cht chs ms-cht remark >> apply source formattin套用來源碼格式 應用源代碼格式 套用原始碼格式 這裡使用的 code 為 html source >這好像以前討論過 >不過我還是習慣稱呼 "原始碼" >如果我教課時講 "來源碼" 一定沒人聽得懂 :P 此句的意思如果是「為來源碼套用格式」,亦即「某些標籤 (tag) 加粗或加色彩表示」,那麼事實上 「套用來源碼格式」並不是非常好的譯詞 (未能正確表達原意),若真的想不到更好了,只好繼續使用!? >> balance braces 使用成對括弧 使用成對括弧 平衡大括弧(mm) >應該翻為 "讓括弧成對" 比較貼切 如果是功能表上的指令,「使用成對括弧」比較適當,沒見過功能表指令有「讓」字的。 >> base directory 基目錄 基目錄 根目錄(mm) >基準目錄如何? "基目錄" 怪怪的,中文沒這個名詞 這不是一般所謂的「根目錄」,弟贊成使用「基準目錄」。 >> connection scripts 連線腳本 連線腳本 連結命令 >script 到底要翻成什麼? 很多地方傾向不翻,但一定要翻譯的話呢? 某大軟體公司以前稱「腳本」,現在稱「指令檔」。KA 傾向不翻譯 (尤其是網頁的 Script 功能)。 個人認為,其他地出現的方還是翻譯一下比較好,例如「連線指令檔」(以前撥接時代,有些 ISP 不支援 PPP 自動身份驗證,若要自動化連線還要撰寫 PPP/SLIP 連線指令檔)。 >> debug 偵錯 調試 除錯(舊譯) >debug 是 del bug 還是 detect bug ?? >除錯或是偵錯? 記得 de-interlace 嗎,是不是「去交錯」?de 字頭有「反」、「去除」的意思。 所以 debug 應該是「去除臭蟲」,應當翻譯為「除錯」,若翻譯為「偵錯」,顯然 不夠,有程式設計師只「偵測」而不「去除」臭蟲的嗎? >> hyperlink 超連結 超鏈接 >以前好像有印象 >政府標準的用法是 "超鏈結" 為了遷就、為了從眾,link 做「連結」、hyperlink 做「超連結」。 >> inches 英吋 英寸 >"英寸" 應該是沒有口字邊的吧? 『量詞。英制計算長度的單位。一英寸等於十二分之一英尺。簡稱為「吋」。』 以上是教育部國語辭典的解釋,按照其說法,只要用「吋」就夠了。 也就是,英制長度單位都加上「口」部,例如「吋」與「呎」,以與台制的「寸」 與「尺」做區別。還有「哩」與「公里」這一對。 >> invisible elements 不可見元素 不可見元素 隱藏元素(mm) 隱藏與不可見並不一樣 >> invisible tags 不可見標籤 不可見標簽 隱藏標籤(mm) 隱藏與不可見並不一樣 >我覺得 "不可見" 有點文言 是有點文言,但這樣才對。因為可以隱藏的元素,表示也可以顯示,但是某些 HTML 元素 在瀏覽器中根本是無法顯示的,只會在 HTML 來源碼中默默作用,例如